很遺憾,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于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主題為“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出席并發言。
他表示,國際上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都表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在于創新,使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主要動力,實現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創新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
他指出,近年來我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但我國制造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仍然存在著一些制約創新的短板和弊端。下一步將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全面的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升級。
以下為演講實錄:
苗圩:尊敬的蔡澈主席,尊敬的李偉主任,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與在座各位共同探討創新驅動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有關問題。借此機會,對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全球經濟深入調整,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到新常態,這些都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緊迫的要求。從國際上來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產業變革大潮也在澎湃而來。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的應用,制造業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營銷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像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網絡化的協同、云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在不斷的涌現,這些都極大地優化了生產力、資本、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的配置。
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也培育出一大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說,誰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機遇,就能夠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完成真正的崛起。但是一旦錯失這個機遇,就會落入被動,甚至拉大發展的差距。
從中國國內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制造業持續快速的增長,但是支撐增長的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難以滿足人們對產品的品質改善和生活質量提升的期望。國際上,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都表明,制造業要轉型升級根本的出路在于創新,使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主要動力,實現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
總的來看,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創新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
加強制造業發展動力和機制轉換、發展模式的轉型,關鍵在于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近年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正在形成,并日益顯示出強大的活力和動力。重大的創新成果也在不斷的涌現,像ARJ21—700型新渦扇支線客機正式投商業運營,C919大型客機也完成了大部分的地面實驗,即將實現首飛,長征五號大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標準動車組完成了世界上首次420公里每小時的實驗,這些都表明我們的創新成果在不斷的涌現,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我國制造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仍然存在著一些制約創新的短板和弊端。
從扶植政策上來看,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在實際的執行中還存在著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門檻高,制造業企業受惠面偏小,企業研發的投入加計扣除執行過程中難度較大、程序煩瑣。
從激勵機制上來看,如何充分的調動創新人才的積極性的制度環境還有待改善,有利于人才、信息、風險資本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并高效配置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從服務體系來看,支撐企業開發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還不多、能力還不強,大型科研設備和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的程度還不夠。
從社會環境來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還沒有形成,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都處在較低的水平。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顯的弱化。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制度和政策的改進來逐步的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工業是立國之本,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這個核心,加強技術創新、加快信息化、工業化的融合,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也將創新驅動放在五個方針的首要位置,將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作為九大任務的第一項任務。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全面的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升級。
一是要完善國家制造業的創新體系。在彌補創新鏈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的缺失環節這個方向,要突出體制機制的創新,要充分的依托企業來聯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新材料、機器人(22.680, -0.20, -0.87%)等創新中心的建設,指導和推動省級的創新中心的建設工作,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的應用示范,破解行業的共性技術、供給不足這方面的難題。
二是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繼續實施核高基、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飛機、兩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啟動實施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的重大工程,加快論證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網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重大工程。加快車聯網的推廣和應用,努力在戰略必爭領域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三是夯實工業發展的基礎能力。針對著重大工程和重點裝備的關鍵技術和產品的急需,支持優勢企業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重點領域發展的基礎性瓶頸,要開展示范應用、建立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完成首臺套、首批次的政策,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也包括元器件、先進的基礎工藝、關鍵的基礎材料首批次和跨領域的應用。強化平臺的支撐,布局和組建一批四基的研發中心,完善重點產業技術基礎體系。
四要實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的結構調整。建立健全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的雙向轉化,推動軍民結合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強大的牽引力和推動力。
五是加強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我們將高度重視領軍人才和優秀團隊的引領作用,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人才,各行各業各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專家型人才,具有先進理念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加快建設多層次的制造業創新人才隊伍。
六是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要進一步深化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打破行政性壟斷和行業的壁壘,消除阻礙創新要素合理流動的人為因素,要深化市場準入制度的改革,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市場的監管,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完善創新主體的激勵機制,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多種政策手段,激勵企業加大創新的投入,大力推廣產學研協同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